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咨询热线:

400-123-4567





行业新闻

当前位置: gogo体育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

分类垃圾桶淡出广州街头 市民直斥为开倒车

发布时间:2024/05/04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分类垃圾桶淡出广州街头 市民直斥为开倒车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,广州街头的垃圾桶正在悄悄“改朝换代”:原来的黄、绿“双胞胎”分类垃圾桶正被越来越多的蓝色“大胖墩”――单桶式垃圾桶所取代。不过,这颜色和形态的变化,却被一些市民直斥为“”――实行了8年的垃圾分类难道要走回头路?

  本报记者连日深入采访发现,市民多半对垃圾分类“蒙查查”,既不知如何分类,更没有按要求分类,街头分类垃圾桶竟沦落成摆设。更没想到的是,居民垃圾从家中到填埋场,竟只经过了拾荒者、环卫工的简单回收,就全部被填埋,中间竟没有进行任何系统分类。广州垃圾分类处理究竟要如何继续,本报从今日起将刊登连续报道。

  本报关于石牌东路分类垃圾桶一夜之间“下岗”的报道在市民中引起广泛关注,近日多位市民致电本报反映,分类垃圾桶已淡出广州街头。记者再次调查发现,不仅仅是石牌东路,广州市区内大部分大街小巷都难以再觅黄绿双色分类垃圾桶的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没有分类功能的蓝色单桶式垃圾桶。

  日前,记者再次来到石牌东路,发现这里已被蓝色单桶式垃圾桶“一桶天下”。记者细数一下,发现两边沿街共有40个垃圾桶,2辆垃圾手推车,均没有垃圾分类功能。

 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市区主干道上。整条中山大道上原百米左右就有一个黄绿色分类垃圾桶,总数量不下200个。但如今,除了在车陂段能见到这种垃圾桶的残骸外,几乎再看不到它的身影,全换成了清一色的蓝色单桶。该路段的环卫工人介绍,这些垃圾桶基本上都是在创卫期间更换的。五羊新城附近的一名清洁工李师傅告诉记者,分类垃圾桶是半年前被换掉的。

  记者巡城还发现,环市路、天河路、广州大道、东风路等市区主干道也都换上了这种蓝色垃圾桶。记者粗略统计,天河北路有33个、广州大道中有10个、环市东路有65个、小北路有16个。记者仅在龙口东路、龙口西路、寺右新马路等次干道上发现尚存的黄绿色可分类垃圾桶,不过大多已残破不堪。

  事实上,分类垃圾桶早已出现“退出江湖”的苗头。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11月初在参加一次“爱护家园小天使”的主题活动时表示,广州垃圾分类开始时热过一段时间,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,后来慢慢就淡了下来。该负责人还透露,广州已经有两年没有投放分类垃圾桶。

  与分类垃圾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创卫期间市环卫局对市内所有主干道、部分次干道和“城中村”增配一万个果皮箱垃圾桶,总投入500多万元。安置范围包括10个行政区的市政道路以及新接管的按市政道路保洁标准保洁的32条城区公路。

  为进一步证实分类垃圾桶被“遗弃”的事实,12月9日傍晚,记者来到寺右新马路公交站旁一个“幸存”的桶旁守候。结果,半小时内共有11人向桶里投掷垃圾,但除一对情侣和学生将垃圾随手分开扔外,其他人都是“整包”扔或者就近扔。其中一位杨先生告诉记者,平时赶路很匆忙,从没留意垃圾到底该扔进哪个桶。

  在龙口西路等分类垃圾桶尚存的地方,记者同样发现桶内的垃圾混作一团,一些塑料袋混在绿色可回收物内,还有一些软铝盒则被放在不可回收垃圾桶里。

  记者了解到,实际上从1999年市政府已经倡议居民垃圾分类,在这过程中,垃圾桶自身历经多次变迁,其中很多漂亮、时尚、可爱、多功能的垃圾桶……不过,略显遗憾的是,在全世界都大力提倡垃圾分类的今天,广州街头的垃圾桶却回归到最初的单桶造型。

  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就让它“下岗”?连日来,记者采访多名环卫工人,没想到,身处一线的他们对分类垃圾桶并不看好,认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,反而成了摆设,“很多人都是没分类就乱扔的”。

  相反,不少学生哥倒对校门口的“黄绿”分类垃圾桶被换走感到惋惜。天润路天秀中学的小敏说,“校门口附近的桶被换走前gogo体育官网app下载,我们都会自觉按功能扔垃圾。现在校门口的垃圾桶换成不能分类的,反而不习惯。”她告诉记者,同学们在看香港电视的过程中,都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。“既然学生都有意识垃圾分类,为什么不让这种好习惯延续?”

  有市民建议,环卫部门应按地区周遍环境摆放功能适合的垃圾桶,即使要更换,也莫搞“一刀切”。其中住仓边路的提议,“文明路、中三四路等商业街的垃圾种类比较多,这些路段都可采用分类垃圾桶,而菜市场附近,多数垃圾是食物包装,这些地方可放置不分类的垃圾桶。”

  不过,有市民对此言辞比较激烈,认为取消分类垃圾桶是开历史倒车。家住骏景花园的汤先生称,自己以前指着分类垃圾桶教女儿如何扔垃圾,“如今倒好,街上连分类桶都没有了,好不容易培养的习惯付诸东流。”

  从事咨询工作的市民肖先生坦陈,在生活中并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。他认为,主要原因是“搞不清楚怎么分”。“黄绿色垃圾桶设计挺好看的,丢弃不用的确可惜。”他认为,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,“不能设几个分类垃圾桶就了事,要让垃圾分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才有效果。”

  黄绿分类垃圾桶由两个内胆组成,每个胆高约一米,直径约30CM,分别盛装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。该桶顶部还有个放置烟蒂的托盘。相比之下,如今街头蓝色垃圾桶的块头则要大得多,直径比前者大一倍。这种新式垃圾桶由一个内桶和外盖组成,看上去像个“大胖墩”。

  价格方面,蓝桶贵过双色桶,而且相差悬殊,最高差价达200元。记者以购买者身份打听到,据目前市价,双色桶400元/个,蓝桶平均市价却要高出150-200元左右。据广州市品诺清洁用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先生介绍,双色桶多采用废旧的木碎、纸屑制成,材料来源于环保回收材料,而蓝桶外面有塑胶制成,内胆用玻璃钢制成可以防火,“价格自然就高很多”。

  有意思的是,记者调查发现,即使不能分类,蓝桶却因为“入口大”、“容量大”、“能防火”的优点,得到环卫工人的普遍认同。不过,有环卫工人担心这种桶被偷。车陂路上的一清洁工师傅告诉记者,黄绿垃圾桶是被螺丝固定在地上,一是不容易偷,二是其材质也可以防止被人偷去卖废铁。“这个毕竟是玻璃钢,难保不被贼看上。”该师傅说。

  部分市民不按垃圾分类原则扔垃圾,有关部门便将其归结为意识薄弱,认为分类垃圾桶成了摆设,甚至让它集体“下岗”。这就好比有市民乱穿马路,有关部门就认为斑马线成了摆设,从此便让斑马线在马路上消失。这些做法不能说不荒唐。

  殊不知,“垃圾分类意识”是需要分类垃圾桶来支撑甚至强化的。连分类垃圾桶都找不到,喊破嗓子来宣传垃圾分类无疑是徒劳。更糟糕的是,此前部分市民已经养成的垃圾分类习惯也会都随之付诸东流。

  毋庸讳言,某些市民的意识或者说素质还没达到有关部门的理想高度。但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样一种现实,究竟是市识薄弱造成广州垃圾分类受阻,还是硬件设施不配套使得垃圾分类难以真正实施?这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。市识固然需要培养,但当分类垃圾桶严重不足,分类运输工具基本缺失,填埋之前做不到系统的分拣时,即使每个市民都严格分类,最后结果还不是所有垃圾混成一团。反过来,如果垃圾分类处理的硬件过硬,即使部分市识不高,还是可以通过填埋前的分拣进行弥补。

  可见,没有配套硬件的支撑,意识再强也只能白搭。所以,广州不仅不能让分类垃圾桶淡出街头,而应增设更多的分类垃圾桶,让它们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环保风景线。(策划统筹:记者 林靖峻 专题执行:记者 尹辉 邢冉冉 李斯璐 实习生 占文平)
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gogo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     湘ICP备2021001270号-1
电 话:400-123-4567 手 机:13800000000
地 址:广东省广州市gogo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
扫一扫关注微信